藝術簡介:劉治平,遼寧人,字藝苑軒,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。國家一級美術師、國家一級畫師、中央美術美院助教、中國畫院特騁畫師、北京市手工藝術協會董陶窯基地藝術顧問、中國教師書畫院副院長、中國人民解放軍九二七二七部隊特騁客座教授、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、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高研班同學會副會長、東方文化藝術院國畫院常務副院長、中國國寶書畫研究院研究員。
自幼學畫,師從著名畫家盧志學先生,研習山水、花鳥畫。其作品《泉涌》參加遼寧美協50周年美展獲優秀獎;《墨牡丹》曾入選建國60周年美展;《金秋十月》、《樺林秋韻》獲東北三省關東畫派新生代美展優秀獎;《玉堂富貴圖》在中國陶藝品創新設計文化展2013年中國(青島)工藝博覽會榮獲設計大賽銀獎;《寫心法自然觀形上之美》由中華人民藝術網和《精典生活》雜志社2013年第八屆南京國際禮品、工藝品及用品博覽會上被評為“最具市埸升值潛力藝術家”;《五色傾國墨牡丹》參加2013年北京798首屆海峽兩岸藝術聯展出書;多幅作品被《美術》雜志選登發表。個人先后在廣州、佛山市和沈陽地區舉辦過三次畫展。出版有《劉治平畫集》、《中國當代美術家劉治平畫集》、《東方美術劉治平畫集》、《劉治平水墨牡丹》等專業書籍。
別致的山水 別致的花
山水畫的“鏡頭感”
專攻花鳥畫的劉治平,在拜師著名山水畫家盧志學后,也開始涉獵山水畫創作,此次畫展就展出了他十幾幅山水畫作品。這些畫多取材東北山水。其中“白樺林”是他特別用心表現的。那種陽光穿透的白樺林,讓觀眾觀畫時,會感受到氣脈的流動,一位畫家評價說,劉治平的山水畫充滿“鏡頭感”。
對于這種評價,劉治平說:“我選擇鏡頭方式畫山水,是為了表現山水畫的深遠,而氣韻流動,則是我追求山水的生命感。”
四種方式畫出“墨牡丹”
在畫展作品中,引人注目的還有墨牡丹。這些墨牡丹風格不一,表現各異。劉治平將自己的墨牡丹歸納為“墨骨式”、“標準式”、“書寫式”、“無勾勒”四種。
劉治平的父親是清華大學的老學究,七八歲時,他就跟著父親畫年畫,那時候畫的最多的也是牡丹。到了自己有意識創作時,劉治平已經不滿足傳統的表現方式。盡管畫墨牡丹的畫家很多,但劉治平經過多年探索,找到了四種表現墨牡丹的畫法。他說:“我的墨牡丹對季節、空氣濕度都有嚴格的要求,畫法上,有傳統的墨骨畫法,也有現代的堆積畫法;書寫式則采用中鋒用筆,融入書法的表現手法,至于無勾勒完全靠墨的濃淡表現花形。”
“摔”出梅花滿紙香
引起同行注意的是劉治平畫的梅,他的此類作品通常是一紙梅,花開滿紙,似有香氣溢出。而滿紙梅花,疏密有致,雜而不亂。很多人想不到這樣的一紙梅是如何畫出的。劉治平特別揭秘了自己的“一紙梅”訣竅:“這些梅花是摔出來的。我先將色彩摔到紙上,讓色塊自然炸開,然后再根據摔出的色彩再進行二度創作。”
劉治平畫畫之余,喜歡古詩、音樂等,他說:“對于畫家來說,文化積淀非常重要。”
Copyright © 2000 - 2012 zgxjjgc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、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,均為新經濟觀察網版權所有,未經協議授權,禁止下載使用。
地址:北京市豐臺區小屯路9號 郵箱:zgxjjgc@163.com 郵編:100040 備案/許可證編號:京ICP備17071626號